大銃巷的由来

1867年槟榔屿发生大暴动,殖民地政府仅能调动有限的兵力及警察维持治安。(槟州博物馆提供照片) – (请按此放大图片)

1867年,槟榔屿发生大暴乱,私会党大伯公会(建德堂)联合红旗党,与白旗党联盟的义兴公司,在乔治市械斗十天。大伯公会以福建人为主,当时的盟主是来自邱公司的邱天德。义兴多属广府人,而白旗和红旗则是马来人,印度人皆有的私会党。

大銃巷的由来有两种说法,有一说是殖民政府为了平息暴乱,发射大炮(大銃)在这大伯公会地盘,导致街上出现大銃空(洞),由此人们称为“大銃空”,久而久之,銃空消失了,大銃空就被改称为“大銃巷”。

另一说法为当时在这巷内,大伯公会曾架设大銃(大炮)以御敌,故称大銃巷。

根据当年的调查报告,大伯公会在械斗中确实有大炮和火药,而大銃巷也比现在的宽度窄甚多,是充满防御性质的通道。其实英文Cannon Square地名早在1867年出现,说明Cannon Square可能随之命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