历史

槟城龍山堂邱公司简介
槟城龍山堂邱公司,简称邱公司,是马来西亚华人姓氏宗祠组织中最特出的一个;不只宗族庞大。迄今还延续近六百五十年相当程度的宗族体系,更因拥有紧密围合的公司建筑群和金碧辉煌的祠堂而享誉国内外。有趣的是,如此闻名遐迩的地方,许多槟城人都不曾踏足过。也许它的位置可以解释其中一点。 详文 »

新江邱氏的来源
槟城龍山堂以及派下文山堂和敦敬堂的邱氏族人,与其他邱姓华人不同血脉,唯只限源自中国福建省漳州府海澄县三都新垵包新江社之血缘亲人。 新江社现已改名为厦门市杏林镇新垵村,属厦门市海沧管委会辖区范围。它位于九龍江下游志流新江滨口,离厦门岛仅八公里,村子占地十平方公里,原是闽南滨海典型村落,基本上属同姓村。 详文 »

中国新江(新垵)村
新垵村南朝蔡尖尾山,北负海湾塭田,东邻许厝村,西接邱氏村落的惠佐村。村子依宗族关系自然成长六百年,形成数个“角落”的聚落。红瓦合院房屋紧密配置,小路有如树枝伸叉。中央偏西有一条南北走回的村中主道,墟市就设于中央叉口路。 详文 »

移民
族谱里记载最早到外国人是八世的邱氏派,“於嘉靖六年(1527)六月二十日巳时因往汶莱国卒於彼处”。 打从十六世纪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,陆续占领东南亚各国以夺取香料市场开始,就开启了新江人出洋的序幕,起初是到西班牙人所占据的菲律宾吕宋(马尼拉),尤其是明朝嘉靖至万历年间(1522-1620年),出洋者甚众。 详文 »

邱公司宗族的结构与族内组织
所谓四大柱或称四大角是由第五到八世基祖的後代所组成,在四大角之下又细分为十三个房头。 四大角是: (一) 岑房、田房、松房, (二) 门房、屿房, (三) 梧房、宅房、井房, (四) 海长,海二,海三,海四,海五(通称海墘角)。 槟榔屿的邱氏除了成立以大祖为首的龍山堂邱公司,在三世祖以下的各房子孙又另组合成立“文山堂”和“敦敬堂”邱公司。 详文 »

缘起和建立
能无祖祠之设,於是在五月初八集合一百零二族人成立“詒榖堂”,同时在场筹集建宗祠基金五百二十元,十馀年内运筹生意,积额日丰,终于在1850年农历七月初五,以邱氏大使爷名义购龍三堂现址。 该地原系本地英商某旧址,占地九万七千零卅五方尺。 详文 »

龍山堂邱公司的演变
两百馀年来,新江邱氏从移民海外到组织邱公司,随着环境和时代的变化而经历相当程度的社会变迁。 从十八世纪末到1850年,新江族人陆续迁居槟榔屿贸易或从事其他工作,靠同乡宗族关系,互相关照,以及在端午节祭大使爷时聚首而敦睦宗谊。1835年成立了“詒榖堂”早期宗亲会。 详文 »

大銃巷的由来
1867年,槟榔屿发生大暴乱,私会党大伯公会(建德堂)联合红旗党,与白旗党联盟的义兴公司,在乔治市械斗十天。大伯公会以福建人为主,当时的盟主是来自邱公司的邱天德。义兴多属广府人,而白旗和红旗则是马来人,印度人皆有的私会党。 详文 »

龍山堂邱公司大事记年表
1816 – 以“大使爷槟榔屿公银”捐款一百廿元回乡修正顺宫。 1835 – 一百零二位族人筹集五百廿八元,成立詒榖堂。 1850 – 购某商肇业基域现址。 1851 – 将建筑物修葺改造成宗祠,并命名为龍三堂。 1860~1867 – 邱天德为建德堂首领。 详文 »